文旅新消费 共促大循环
距开幕还有:
天
首页
关于展会
展会介绍
展品类别
关注我们
展后报告
展商中心
为何参展
展位预定
展商登陆
观众中心
为何参观
预约登记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展会新闻
展会采访
展会视频
媒体合作
往届回顾
现场图片
展商评价
观众评价
广告宣传
展会服务
交通指南
推荐酒店
推荐旅游
联系我们
持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须向“新”而行
点击分享
新闻来源:大河网 添加时间:2024-7-10 14:42:54 浏览次数:
➢➣➢➣➢➣
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从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行系统阐述,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新质生产力成为理解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在哪儿?新质生产力对河南发展有多重要?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南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力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旅竞争优势,接连推出多个现象级的文旅项目精品力作,在全国掀起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河南文旅热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思想已经成为我国培育现代化新动能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选择。持续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要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质”要求,向“新”而行,以“新”求“质”,全面增强河南文旅的产品吸引力、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10个方面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向“新”而行,再创新时期河南文旅新辉煌:
研究市场新需求
近年来,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散客成为旅游市场主体,周边游、休闲度假游成为旅游消费主流,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更加注重旅游体验,对文化性、艺术性、精神性和价值性的旅游需求占据主导。城市休闲与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深度参与、沉浸式体验和深度感知目的地文化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传统文化与旅游时尚加速融合,在青年游客群体中掀起一阵阵“国潮”风,文化性和设计感十足的“新中式”产品深受他们的喜爱。自驾、旅居、慢游、“特种兵”、城市漫游、露营、房车、背包客、研学旅行、静态旅游等新旅游方式层出不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旅游者定义旅游业,而不是旅游业定义旅游者”。旅游业要增强游客观念,强化市场思维,勤于研究旅游新需求,把握市场新趋势,善于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善于适时因应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变化,调整文旅产业和产品供给结构,重构旅游场景,更新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嬗变与产品迭代,不断满足游客新需求,引领旅游新时尚。
发现资源新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和游客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形成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新的业态和产品不断出现,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与此同时,有些传统的所谓的资源依托型的观光型景区却陷入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窘境。随着“旅游+”“+旅游”的发展,旅游成了百搭产业,与各行各业实现了快速融合,文化、农业、工业、商业、老街区、老工业基地,甚至一些废弃厂房、工矿场地等都成了旅游开发的目标,发展出了各种旅游业态与旅游产品。在一切皆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的“旅游百搭”时代,在游客与市场关注点不断变化的时代,要善于发现资源新价值,包括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一方面,对于那些“落伍”的传统观光型景区来讲,找到那些资源在新市场条件下的旅游新价值非常关键,因为有价值才有旅游吸引,找到资源的新价值才能实现那些景区“老树发新芽,枯木又逢春”。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一些潜在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寻找新的旅游开发对象,探索新的旅游业态与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旅游内容,拓展旅游产品范畴,推进旅游持续更新迭代,向“新”而行。
激发文旅新创意
创意是一种创新、创作、创造的思维活动。创意是对过去的突破,是对未来的探索,有时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有时是“优化组合”的创作,是不断拓展旅游新业态,切换产业新赛道、激发文旅新需求、推动旅游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旅向“新”而行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文旅行业非常注重发挥创意作用,各地纷纷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创意创新为主轴,不断挖掘和激活文旅发展潜力,推出一系列搅动旅游市场的文旅“爆品”。文旅创意的核心是“新”,关键是“创”,落脚点是“用”,是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和商品化的复合行为,不仅有物质形态的文创产品,还包括文化艺术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要善于创造一种引领文旅时尚的具有商业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的新形态。河南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非常广阔的历史文化创意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时尚文化元素的研究,用创意和设计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沟通桥梁,实现历史文化优势的时代化、产品化转换,用创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魅力,打造河南文旅新优势。
推动新科技赋能
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科技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科技赋能文旅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慧景区建设飞速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在文旅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旅游企业运行与旅游服务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更加优质高效,“科技+文旅”推动着文旅行业的嬗变与迭代,重塑着一个颠覆传统文旅形态的文旅生产与消费新格局。在习近平总书记新质生产力战略思想的引领下,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必然会催生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科技创新成果和高科技产品,势必为文旅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科技保障。河南历史文旅资源特别丰富,善于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找文旅发展的动能,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向后看”的思维定式。文旅发展必须打破这种传统思维定势,要树立“向前看”的思维,注重用新科技打造河南文旅的“新未来”,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工作,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植入更多更新的高精尖科技成果,努力提升文旅产品的科技感、时代感、未来感,提升旅游企业的运行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增强旅游产品的舒适性、便捷性和保障性,用新科技为文旅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开发文旅新产品
现在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游客越来越追求旅游消费的体验性、文化性、艺术性、猎奇性、挑战性、休闲性,要求旅游企业不断强化市场细分与特色产品供给,为游客提供有特色、有内容、有品位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要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指引下,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强化产品创意与科技赋能,加强“风景、场景加意境”“文化、科技加艺术”“颜值、服务加体验”文旅新产品供给。对于年轻游客,要加强挑战性,主打浪漫牌、时尚牌、玩乐牌,主推动感十足的“新玩法”;对于中老年游客,要强化怀旧感,主推文化性、艺术性、舒适性、慢节奏的“传统项目”,在“旧瓶装新酒”“老树绽新枝”上做文章,不断给他们“新体验”。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主客共享等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旅游业的范畴正在逐渐“变大”,不仅体现为旅游与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农业、工业、商业等关联产业的融合,还体现为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新城镇建设方面融入文旅要素与文旅功能。文旅产品的综合性不再仅仅是旅游六要素的集合,而是扩展到整个旅游目的地各相关要素,旅游产品从景区到街区、社区,从风景到场景,产品形态从单一的体验点或产品单元、旅游线路到整个目的地异地生活方式的全景式、深层次体验。产品形态与文旅发展领域的延展为产品创新与迭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培育产业新形态
近年来,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供给要素都发生着深刻而重要的变化,旅游业因应各种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产业调整与优化转型,一些新的业态不断出现,传统业态的运行逻辑与产品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催生智慧旅游新业态,重塑着现代旅游供给形态与旅游消费方式。二是夜游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探索出了一些夜游文旅业态,吃、喝、展、听、游、乐、购、演等旅游要素的夜游产品精彩纷呈、活力四射。三是沉浸式成为旅游热宠,旅游演艺、展览展示、主题娱乐、特色旅游街区等旅游项目在沉浸式概念的引领下,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颠覆式游乐体验。四是以文旅融合为主体,“旅游+”“+旅游”推进了旅游与其他产业百搭式融合,产生了一大批新业态,打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畴界限,“小旅游”在多重产业深入融合、新业态层出不穷的过程中逐步演变成了“大旅游”。五是“躺平式旅游”“反向旅游”“寺庙旅游”“多巴胺式旅游”“City Walk”“特种兵式旅行”等新名词、新玩法在推动着文旅产业加速嬗变发展。文旅文创融合是新旅游业态产生的推进剂,发展新文旅业态也是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向“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迭代发展,是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向“新”而行的显著标志和必然结果。
建设运行新机制
在文旅融合和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影响文旅健康、高效运行的因素更多更为复杂,保持文旅经营、管理、服务、消费、保障等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在一定程度上,很多文旅发展与运行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来讲,大多是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向“新”而行,必然要求有一个不断更新,并适应新发展形势需要的新运行机制。比如景区管理方面如何实现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比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如何解决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的矛盾与协调问题,比如文旅融合方面文化系统与旅游系统如何协调业务,事业性要素与产业化要素如何衔接、互动,各种要素关系怎么样平衡与协调,比如地方发展旅游方面如何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兼顾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当前文旅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文旅发展波及面更广、涉及领域更为庞杂,旅游市场主体和相关主管部门身份与属性复杂,各相关行业的管理权限错综交织,各利益主体的利益相互交织,各种改革发展问题千头万绪,运行形势更为复杂。运行机制变革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个制约性要素,它是文旅发展的保障器和润滑剂,只有机制顺了、运行通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结构性的矛盾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文旅发展的效能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想敢试,大胆创新,在消除发展藩篱,激发发展活力上下功夫、寻突破。
探索发展新模式
新消费呼唤新产品,新产品催生新产业,新产业倒逼新机制,新机制培育新模式,这是被动式模式创新的逻辑。反之,主动式模式创新的逻辑是,新模式引导建立新机制,新机制助力培育新产业,新产业创新培育新产品,新产品引领市场新需求。模式创新是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具有统领性,它强调差异化,各地各文旅项目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业务需要与要素关系探索适应性强、运作效率与质量高的发展模式。比如在这些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就探索出了很多新模式。有人把农旅融合分为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村落小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农家乐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7种模式,有人把乡村旅游经营分为农户自主经营、个体农庄、“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政府+公司+农户”等模式。模式创新无定势、无定法,关键是要围绕解决问题、化解困难而做,有利于激发发展动力与运行活力、保障健康运行、提高发展效能,推进持续发展。要善于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模型,形成便于长期实施和推广复制的逻辑体系。学习别人的模式也不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要立足发展实际,创造性模仿,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发展。
完善文旅新配套
优质、完备的文旅配套有利于提升文旅项目的吸引力,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游客旅游消费,提高旅游产业效益,促进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文旅配套要考虑旅游消费的升级和旅游业态的更新,还要考虑旅游接待规模和产业发展规划需要,做到兼顾现实接待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注意与文旅项目的内容、体量、服务等相匹配、相协调,做到适度配套、合理配套。文旅配套要考虑与旅游生产和旅游消费的适应性,还要考虑游客消费的便利性、舒适性和体验感,同时要注重文旅配套的地方特色性,有时候有特色、高品质的配套设施或项目本身也会转化成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措施。国务院最近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文旅设备更新提升,投资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25%以上。文旅文创融合向“新”而行要善于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注重发挥未来产业和高新科技在文旅发展中的作用,强化新质生产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和商业环境打造等赋能。比如,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建设,不断提高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要注意硬配套与软配套的结合,为文旅项目打造一个完善、高效的旅游生态体系,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同时,泛景区化、全域旅游和主客共享等发展趋势也给目的地文旅配套的创新力、服务力、保障力提出新要求。
构建产业新生态
文旅产业生态是文旅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多维产业网络体系,各相关产业相互联系、协同发展,形成一个聚合效应明显、相互赋能强劲的产业发展模式与产业布局。良好的产业生态一般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产业链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企业间相互依存相互协作性强等特征。文旅融合发展和文旅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不仅融产品、融产业,还要融市场、融要素,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范畴上都需要集聚布局、聚合发展,纵向连链,横向拓展,实现点、线、面、体的扩容演变,体现为各相关要素、产品、项目、产业集聚、交叉、融合和共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要善于构建新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拓展和融合,既要推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融合发展,实现文旅产业的整体演进和良性发展,也要推进文旅与文化、艺术、体育、农业、商业、工业、教育、康养等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活力十足、开放协调的文旅产业生态体系。
新闻分类
行业新闻
展会新闻
展商评价
观众评价
名企推荐
展会快讯
2025中国文旅IP授权活动在郑举办....
郑州惊现“文旅新物种”!元宇宙景....
多方资源共享 文旅融合发展 | 河....
河南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暨“20....
聚焦新势能,共促新消费——2025河....
2025河南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即....
合作再扩大 | 汀澜文化来访河南文....
喜讯 | 康养专区将重磅亮相河南文....
X
点击进入
鑫宇佳创会展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