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馆之宝”喊你来河南逛博物馆!
新闻来源:河南文旅厅
添加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
➢➣➢➣➢➣
从殷墟甲骨的一笔一画中,可以追溯泱泱中华文字传承的文脉之光;
从莲鹤方壶的精美造型中,可以听到穿越两千年青铜时代的绝唱;
从永宁寺泥塑佛面千年前的微微一笑,可以回眸东方壮美雍容的盛世长歌……
无数时光留下的礼物,在博物馆里被珍藏。
第48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这些被时光镌刻而成的“宝贝”们,集体“发声”啦!
今天,让我们跟随镇馆之宝们的“呼唤”,一同走进河南的博物馆世界,凝望过去时代里的生活与华彩,与镇馆之宝们来一次宁静又神秘的对话吧。
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1923 年出土于新郑。它是青铜酒器,整体呈椭方体。壶冠为双层盛开莲瓣形,中央有仙鹤昂首而立、展翅欲飞。壶颈两侧是龙形怪兽双耳,龙角花冠形,回首反顾。腹部四方有小型飞龙攀附。圈足下有龙(虎)形怪兽。壶身附饰的龙、兽均向上攀缘,使壶身有轻盈灵动之感。
莲鹤方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展示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审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郑州博物馆/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是郑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于 1982 年出土于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此鼎为商代前期青铜重器,其造型庄重威严,器身装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神秘而威严,乳钉纹整齐排列,更增添了其庄重之美。鼎的工艺精湛,体现了商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和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见证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洛阳博物馆/ 永宁寺泥塑佛面
永宁寺泥塑佛面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佛面出土于北魏洛阳永宁寺遗址,虽为残件,但其依然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佛面五官精致,表情宁静祥和,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其细腻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北魏时期高超的雕塑水平。
永宁寺泥塑佛面见证了洛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佛教文化的繁荣。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北魏时期的社会、宗教、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
开封博物馆/ 宋钧窑玫瑰紫窑变瓷碗
宋钧窑玫瑰紫窑变瓷碗是开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此碗造型古朴端庄,线条流畅优美。其釉色独特,以玫瑰紫为主色调,还伴有天青、月白等色彩,在窑变中自然交融,呈现出如梦如幻的美感。钧窑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而闻名,这件瓷碗正是其典型代表。它不仅体现了宋代钧窑高超的制瓷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见证了开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人们得以领略宋代瓷器的魅力与辉煌。
殷墟博物馆/ “亚长”牛尊
亚长牛尊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于2001年出土于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
亚长牛尊通长40厘米,带盖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重7.1公斤。整体呈体态健壮、形象逼真的水牛,牛头前伸,头顶有一对向后弯曲的扁三菱状大角,嘴微张,面额下凹,目字形眼,眼球上凸,两耳外展。牛尊牛眼两侧各饰一小虎纹,牛的下颌两侧各饰一鱼纹。牛背微微下凹,上有一长方形盖,盖中部有一半环形小钮,盖与器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盖钮顶部饰菱形纹,牛足两端饰饕餮纹,不仅展示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还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中国文字博物馆/ 龟腹甲刻符“八”
龟腹甲刻符“八”是1987年于殷墟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文物,上面的刻符“八”清晰可见。它是早期文字的代表之一,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信息。龟腹甲刻符“八”见证了文字的萌芽与发展,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研究中国文字起源和演变的重要实物证据,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是夏代器物,1984年秋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该牌饰以青铜铸成主题框衬,四角纯圆,略呈亚腰形,上部略宽,下部内收,两侧各有对称环纽,边框内呈镂空、抽象的兽面图案,兽面之间镶嵌着21行共数百片绿松石。其历经三四千年依然完好无缺,数百片绿松石丝丝入扣,无一松动脱落,即使以今天的工艺技术标准来衡量,也当之无愧地堪称高超绝伦。
据了解,兽面纹饰具有沟通天、地、神、人等的法器功能和意蕴。这件牌饰出土于死者胸前,可能是一件佩戴饰品。它的设计精美,铸作精湛,图案精妙,是目前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
安阳博物馆/ 商火纹青铜鼎
商火纹青铜鼎是商朝文物,现收藏于安阳博物馆。通高27.5厘米,口径21.7厘米。立耳,敛口,平沿方唇,鼓腹,圜底,柱足,上下饰凸弦纹,腹饰涡纹与四瓣目纹。四瓣目纹是目纹与四瓣纹的组合,以一个兽目居中,四角附有四个等大的花瓣(或曰“四翅”)形纹样,每瓣中间均凹入,故成两岔状,常与涡纹交替排列构成纹饰带。
河南自然博物馆/ 中华贝贝龙
中华贝贝龙胚胎化石标本现安置于河南自然博物馆馆内地下一层,是该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其整体长68厘米,宽47厘米,高17厘米,重78.5千克。该标本于1992年在河南西峡县出土,发现时其胚胎化石与双层分布、清晰可见的西峡巨型长形蛋化石共生。中华贝贝龙体长38厘米,恐龙蛋单个长约43厘米,骨骼化石清晰呈现在恐龙蛋化石上方,保持左侧卧的姿态,构成了自然埋藏状态。
洛阳古墓博物馆/ 妇人启门图
一位女子,从一扇半开启的门缝中小心翼翼地向外探望。这是藏于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北宋《妇人启门图》壁画所描绘的场景,壁画出土于洛阳市新安县石寺乡李村二号宋墓中。
门扉半掩中一个头戴白色团冠,身着淡青色上衣、白色裙子的貌美女子从两扇门中露出半个身子,神态娇羞,似在观望,又好像在发呆,让人对她身后的世界也充满遐想,将狭小的墓室空间在思绪中扩大。
南阳市博物院/ 东汉鎏金熊足铜樽
鎏金熊足铜樽1933年于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石桥镇汉墓出土,口径20厘米、通高19.5厘米,现藏于南阳市博物院。圆筒状,子母口,口上承盖。直腹、平底、底下有三个蹲熊足。腹壁两侧饰有对称的铺首衔环耳。盖及器身饰有宽带纹。通体鎏金,盖面和腹外壁饰有两周精美的鎏金花纹。樽是汉代的高级盛酒器。
该樽以鎏金工艺刻画出绚丽多彩的纹饰图案,生动地反映出汉代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
河南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们
正热情呼唤全国网友来到老家河南,
探源中华文明,感受厚重历史。
快来评论区留言
推荐你心中的河南宝藏博物馆吧!